宁夏新闻网讯(记者 杨兆莲 文/图)记者10月21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“宁夏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”第五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发布会上了解到,我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创新探索“投建管运”一体化模式,通过引入专业化运行管护机制,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存在的“政府难管到、集体难管好、农户无心管”的管护难题。这一创新举措为高标准农田长期发挥效益提供了制度保障。
宁夏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、总经济师李小龙就我区高标准农田“投建管运”情况答记者问。
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、总经济师李小龙介绍,我区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,将其视为确保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。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联合财政厅专门制定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管理的通知》等政策文件,并争取35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完善管护机制,强化责任落实。
在实践中,宁夏各地涌现出多种创新管护模式。惠农区成立了专业化运行管护公司,对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进行集中统一管理;利通区、同心县、彭阳县等县区通过特许经营方式,委托第三方专业化公司推行“投建管运”一体化模式,实现了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规模化运营管理。
“高标准农田建设‘三分建、七分管’。”李小龙表示,宁夏将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制定完善项目建后管护制度,指导地方落实管护资金,明确管护主体,压实管护责任。同时,积极探索引入保险机制、购买第三方服务、委托专业化机构等市场化方式,因地制宜建立管用有效的管护机制。
平罗、利通、海原、彭阳等县区的实践表明,“投建运管”一体化发展模式不仅能统筹提升项目建设标准和质量,还能确保工程发挥最大效益。宁夏将加强总结推广这些创新经验,谋划打造更多高水平的示范样板,辐射带动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。